晚播小麦浸种催芽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1. 提早出苗。小麦种子从吸水膨胀到萌动所需昼夜平均温度大于0℃的积温约为50℃左右。晚播条件下如外界温度10℃左右,种子从吸水膨胀到萌动则需5天左右(不包括萌动至出苗的时间),这段时间则可通过室内在播种前提前1~2天完成,相应出苗时间就会提前;且播种时外界温度越低,提早的时间越多。从现有资料来看,江苏农垦新洋分公司卢丽娟等(2016年)试验结果显示,在日平均气温12.2℃的情况下,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4天,至齐苗期田间大于0℃积温少27℃(分别为98.4℃和125.4℃);另据仪征市作栽站孔祥英等(2018年)试验结果,12月19日开始的浸种试验,浸种与干籽出苗比较,齐苗时间提早7天。
2. 提高出苗率,减少播种量。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15~20℃。播种后如遇低温,小麦种子萌发速度很慢,发芽不整齐,出苗率降低,低于3℃种胚不能萌动。采取催芽播种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麦种萌发期的温度和水分供应,使麦种在短期内集中萌发,提高种子萌发率,并有利于控制基本苗。江苏农垦新洋分公司卢丽娟等(2016年)试验结果显示,在日平均气温12.2℃的情况下,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成苗率提高6.7个百分点,仅浸种处理成苗率提高3.9个百分点,并可减少用种量。仪征市作栽站孔祥英等(2018年)试验结果显示,浸种处理的小麦出苗率比干籽播种的高出18.7个百分点。
3. 提高幼苗整齐度。催芽后播种是争取冬前积温,实现了晚播早出苗、集中出苗,因而齐苗率、田间幼苗整齐度也会相应提升。
4. 利于抗逆稳产。实行小麦催芽播种,在迟播的不利情况下,可以提早出苗,有效延长营养生长期。因为小麦播种从吸水到萌动节省大于0℃的有效积温50℃左右,相当于在秋冬季可以多长出0.7~0.8片叶(小麦冬前每出一张叶片需要大于0℃的有效积温75℃左右),有利于促进分蘖发生与成穗;同时拔节时间还会提早几天,利于小花分化,减少小花退化,有利于提高穗粒数。所以在迟播小麦田实行催芽播种,在播期推迟较少的条件下能够提高小麦单产,播期推迟过多的条件下可以少减产。如相关试验结果表明,11月8日播种,浸种处理增产2.22%(上海农场韩鹏等,2020年);11月21日播种,浸种催芽产量比对照高63.1公斤/亩,增15.6%,浸种不催芽产量比对照高38.9公斤/亩,增9.6%(卢丽娟等,2016年);12月19日浸种催芽处理较全市平均产量,减产仅2.8%(孔祥英等,2018年)。
晚播条件下浸种催芽技术关键
1. 浸种。为使晚茬麦种快速吸足萌发所需的水分,在室内浸种效果较好。其方法是:将种子装入纱袋或编织袋中,放入适宜的浸种器(池)中注满水,水面高出种子面5~10厘米,保证种子浸泡时能吸足水分。浸种时间根据气温决定,气温在15℃以上的浸种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,气温在10~15℃时浸种8~10小时,气温在5~10℃时浸种10~15小时,5℃以下浸种15~20小时。浸种液中加入小麦专用浸种剂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2. 催芽。把浸好的麦种连袋从浸种器(池)中捞出,平放在室内,用麻袋覆盖,保温催芽。催芽温度控制在15~20℃,有条件的可以在温室、大棚等设施内保温催芽。催芽期间每2小时左右翻动1次,使种子袋内外温度一致,发芽均匀整齐。待胚根鞘突破种皮而露白时即可。
3. 晾干。将露白种子摊薄于地面,自然晾干,待播。
浸种催芽注意事项
1. 注意浸种催芽温度和时间。一是要注意浸种开始时间。需要根据播种条件与时间、拟浸种的温度等因素决定,一般气温10~15℃,可在播种前2天左右开始浸种催芽(浸种8~10小时,种子吸水量以不超过干种子重量的40%为宜;催芽16~24小时,以露白作为判断指标);温度偏低,时间要提前多点。二是要注意浸种催芽时间。浸种时间不能过长,防止“闷种”;催芽时间不能过长,防止“高温烧种”,也要防止根芽过长,不利于机械播种。
2. 注意催芽程度。实行催芽机播的小麦田应兼顾种子萌动率高、体积小的原则,胚根长度应控制在0.5厘米以内,尽量减少播种对发芽种子的损伤。人工撒播,在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适当延长催芽时间,可以等芽长半粒谷时再播种盖籽。机械播种,露白即可,防止根芽过长,机械播种时根芽相互缠绕,不易下种,且根芽易断,伤根伤芽,影响出苗率。
3. 注意播种深度。小麦实行浸种催芽的田块,播种深度以2~3厘米左右为宜,播种过深影响提早出苗效果,播种深度少于1厘米不利于小麦分蘖和越冬。注意不能露籽,防止播后晴天阳光照晒造成根芽失水干枯。
4. 其他管理环节。实行浸种催芽的田块,在小麦达到3片叶以后,田间管理如施肥、除草、防病与治虫等可以正常进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